最近很多人在问“一个崭字打一成语(崭字开头的成语)”,今天小编就一个崭字打一成语(崭字开头的成语)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个崭字打一成语(崭字开头的成语)

莫言也写错别字?你是在开玩笑吧!他不是作家吗?而且还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顶级大作家!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莫言的确会写错别字。这可不是我说的,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中有一段故事:

当年莫言的作品若一阵旋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那时电视才刚开始普及,而新媒体还只是多年后的传说。所以当一个出类拔萃的新人崭露头角,各大出版社报社等争相约稿。而且,由于莫言的作品是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于是出版社报社们将莫言的错别字也原封不动地发表变成了铅字。为什么这样,因为编辑们担心,莫言的错别字仅仅是一种异类的表达,说不定隐藏着一些高深莫测的道理在里面,若是将这些字校正过来,会不会让莫言本人嘲笑,并让能看懂的读者贻笑大方!

但这些字就是错别字,因为他是莫言,所以正常发表了。其实就算央视不制作这部纪录片,我也相信莫言会写错别字,会偶尔用错典故成语,会犯一些语法错误。而且我还相信只要是作家,都会犯类似错误。除非你不写,除非你偶尔只写一封情书或是请假条、检讨书什么的。只要你长期和写作打交道,著述越多,犯错的可能就会更高。

莫言的作品可以带着错别字发表,但笔者顽火文创老吴、却仅是一个普通的业余写手,写作上所犯的错误就没莫言那么好的待遇了。

前不久在某平台发表一篇文章,有五万多人看,九百多条评论,对一个只有几个月自媒体经历的新人来说,这个数据虽然不是最高的,也足以让我兴奋了。但当我浏览评论区时却发现:估计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在嘲笑和指责我在文中用错了“差强人意”这个成语。

我赶紧查词典,果然是用错了,“差强人意”是指:尚能令人勉强满意。词性偏褒义,包含满意的意思。而我把他当成:“不能让人满意”的意思来用了。

笔者老吴也四十几岁的人了,脸皮比较厚,心理承受力比较强,所以当时并没有脸红。但也仿佛明白了我这篇文章有较高的点击率的原因,除了文章本身有一定可读性外,用错成语引来大家口诛笔伐也是其一。

因为用错成语引来不少的口诛笔伐,增加了评论量,反过来引起文章展示时产生的从众心理,于是有了更多的人看,更多的人看了后又有一部分朋友进入评论区挖苦和讽刺,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触发了平台的推荐机制,所以最后文章有了对新手来说较高的点击率。

这件事让我产生了短暂的联想:既然用错一个成语可以带动文章的点击率,那么是不是今后写文章都可以试着故意写个错别字、用错成语、出现病句呢?

当然这种自嘲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任何一个写手如果故意如此,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不但会被骂得狗血淋头,而且还可能被平台限流甚至取消发文资格。

但有一个问题却是,很多写手发现自己的作品出现行文的问题(错别字、用错成语、出现病句等),都不会去改了,因为有个别平台没有修改功能,要修改只能先下线;当然大多数平台是可以修改的,但往往改过后的推荐量会下降。

抛开写手们收入不谈,任何一个码字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被更多人看见,所以他们最终放弃修改了。这的确是网络平台发文的一个现实。

传统媒体有编辑、审核、校对等工种来纠正一篇文章的错误(莫言那种大家他们可能害怕修改,此处省略一千次狂笑),而如今的新媒体平台发网文虽然最后时刻电脑会有一定校对,但主要靠自己,而一篇文章的错误最难发现的往往就是作者本人,所以当我们看自媒体平台上的网文,就难免会有错误。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犯了错让人嘲笑而放弃码字,以笔者老吴举例,因为我的写作爱好起于高二那一年,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才会导致用错“差强人意”这个成语的低端错误。但即使这样,前些年我还是写了部44万字的长篇。当完成首稿,二稿我才开始区分“地”和“的”不同用法。——是不是有点好笑。

写文章别怕犯错,大胆地展示出来,人家看不到你的错误,不冷嘲热讽,你又如何改正?于是你将永远错下去。

不管别人是善意提醒,还是真实讥笑,那都是你提高的基础。

此文就这样结束吧,我这篇文章难免会有错别字,平时检查三遍,今天我一定得检查四遍,但我知道,我或其他写手们真的很难检查出自己文章的全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