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为理发店写副对联(为理发店写一副对联)”,今天小编就为理发店写副对联(为理发店写一副对联)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 程中杰
还记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之年,为不忘国耻,铭记历史,笔者专门就“抗日对联”进行了收集,并将这些抗战对联的相关背景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1942年5月19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应重庆缙云山收藏教理院太虚法师之请,题写了一副对联,荡气回肠,集中表达了驱除倭寇的决心:“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在他就职那天,政府大厦内张灯结彩,大厅中有一副灵谷老人撰写的对联,表面祝贺,实则讽刺。这副对联是:“昔具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正当一班专事拍马的家伙对此大加赞赏之时,有人提醒,汪精卫才醒悟到被人骂了。原来此联的真意是:“昔具该死之德 今有汉奸之才”。此意一出,汪精卫便恼羞成怒。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是,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国人绝不可侮。当时,广东潮阳县城一间理发店,在门前贴出这样一副对联:“日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对联以唤起国人同仇敌忾为主旨,且很切合理发店的职业特色,被人视为一副佳作。
抗战时期,陈寅恪于昆明西南联大任教。那时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我大后方。昆明同重庆、成都等城市一样,经常发出“防空警报”,以致终日人心惶惶。当时,陈寅恪十分诙谐地借用了两句常用的成语拼成妙联,用以形容“防空”实况:“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1945年秋天,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许多大中城市像过年一样热闹,千万门户纷纷贴出欢庆抗战胜利的大红对联。在成都就贴出了这样一副别致巧妙的佳联:“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上联中的“捷克”本是国名固有名词,此处借作动词“战胜、打败”而喻。下联中的“重庆”本是城市名词,这里亦借作“重新庆祝”而言,成都作建成首都之意。这副对联贴出之后,成都市民奔走相告,争相传诵。
这副对联的上联用三个国名连在一起,下联用三个城市名连在一起,表达出全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心情。此副对联的构思如此奇特,如此美妙,在楹联海洋中实乃罕见。
八年抗战取得伟大胜利之后,湖南桃江县人龙逸才写了一副对联:“本日果然亡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上联“果然”二字,视抗日胜利为意料中事,指出了正义之师必胜、“玩火者必自焚”的历史规律。下联“竟不佑”三字,充分表现了对侵略者的讽刺与奚落。“亡日本”,意为赶跑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