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是什么(此曲只因天上有打一成语)”,今天小编就此曲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是什么(此曲只因天上有打一成语)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1.2. 3.4. 5. 6.
有一个著名的灯谜:“一弯新月”,打七言唐诗一句。
谜底是杜甫的“此曲只应天上有”。谜贵别解,杜甫诗的原义是形容乐曲的美妙,如天上之仙乐。而谜底把乐曲的“曲”别解成弯曲之“曲”了。曲这个字的两个主要词意正是弯曲和乐曲。
曲是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许慎从小篆的字形(6)分析,认为“曲”是像器物中间圆曲能够盛受物体的样子。其实,从甲骨文(1)和金文(2)来看,曲更像一种类似曲尺的弯曲的器物。至战国时期的竹简,曲字已经写成(3)、(4),曲尺内的笔画没有了。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释曲》中说:“商器曲父丁鼎作(2),其框内文饰之劃,有繁有简。汉无极山碑的“窈窕(5)隈”,以(5)为曲,而框内已省去文饰。”
所以“曲”的本义就是弯曲,与“直”相对。古语有“宜曲则曲,宜直则直”之说。“曲径通幽处”就是指弯曲的小路。
从弯曲的本义引申为“邪曲”、“偏邪”、“不正直”等含义。比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有度》)意思是要想让老百姓安宁、国家安定,就得去掉奸邪谋私之行而遵守国家法令。屈原《离骚》里有“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媚俗之人背弃规矩,追逐邪曲的反感。
古代曲尺
由“邪曲”、“不正”又引申为“理亏”、“过错”。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王既怕给了和氏璧拿不到城池,又怕不答应而得罪秦王。蔺相如对赵王说:“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这里的“曲”就是理亏的意思。
曲还有深隐之处的含义,如“心曲”就是指内心深处。《诗经》中有“乱我心曲”之句。晋张协《杂诗十首》中云:“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当“曲”用来表示歌曲、戏曲的含义时读作qu3,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说:“乐章为曲,谓音宛曲而成章也。”看来,乐曲、歌曲、戏曲之曲,都是从其曲折婉转的音调而得名的。成语“曲高和寡”意为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汉代乐府机构
《国语-周语》中说:“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可见在周朝已经有让乐师进献民间乐曲的传统了。到了汉武帝时期,起用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正式成立名为乐府的音乐机构,收集整理民间乐曲歌谣,改编后进行演唱或演奏。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歌曲之词被后人称为“乐府诗”。宋人郭茂倩编了一本《乐府诗集》,辑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五千多首。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等十二大类。乐府诗打破了以四言为诗歌正宗的传统,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并首先创制了完整的五言诗。它对后世绝句和杂言体诗歌的兴起有着直接的影响,后世还有把词、曲称为乐府的。
全元散曲
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曲”更多的是指元曲。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可见曲是可以同唐诗宋词平起平坐的。我们讲的元曲,其实包括了两大类,一是元杂剧,它由唱词、念白和动作表情说明等组成;二是元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其分别就在于前者为单一曲子,后者则用数只曲子组成。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有的曲就是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在《钦定词谱》中就作为词的小令收录其中。无论从音乐的基础或是形式的构造上,曲都是从词演化出来的、解放出来的。只不过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最鲜明的区别。如关汉卿最有名的那首套曲《不伏老》的尾段: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关汉卿
夸张谐趣也是元曲特色。元初散曲家王和卿的小令《醉中天·咏大蝴蝶》: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全曲构思巧妙,想象奇特,风格恣肆朴野,语言浅近通俗。
至于元代的戏曲,也有两大类,一类是起源于北方的杂剧,一类是发展于南方的南戏,分别称为北曲和南曲。在元代的剧坛是以杂剧为主体,名家辈出,有所谓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而南曲则在元末明初开始兴盛,后来被称为“传奇”,以区别于杂剧。至明代中叶,传奇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牡丹亭》等优秀剧作,而后来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昆山腔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巨大的昆曲。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