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大观园对联(大观园对联大观园对联)”,今天小编就大观园对联(大观园对联大观园对联)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观园对联(大观园对联大观园对联)

宝玉的姐姐元春晋升为贤德妃后,得到一次回娘家省亲的机会。

贾府为此大兴土木耗费巨资盖了大观园供元妃省亲专用。相关链接:红楼梦:深度解读贾元春死亡的真相,还原不为人知的细节

大观园里有很多亭台轩馆的名字系宝玉所取,在元妃省亲时,贾政特地把此事告诉了元妃。

这一细节细品让人感动唏嘘。

01宝玉从小不被父亲看好

贾政与儿子贾宝玉的关系可谓是知子莫如父,恨铁不成钢。

冷子兴曾在乡村小酒馆里,对贾雨村聊起贾政对一周岁的儿子贾宝玉的看法。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贾政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想通过抓周,来看看儿子将来有没有出息。

在古代,抓周是一种民间风俗,在男孩周岁宴上,拿诸如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胭脂、吃食、玩具等东西放在小孩子面前,测试他喜欢什么东西,从中预测他的未来。

如果喜欢算盘,那将来一定是个精于算计的孩子。

如果喜欢钱币,那将来一定是个有钱人。

如果喜欢玩具,必是玩物丧志的孩子。

宝玉面对这些东西,他独独看中脂粉钗环,是以,贾政说他将来必是酒色之徒。

宝玉这个”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的怪胎,从一生下来就着实气煞贾政也。

02众人认为宝玉不喜读书

宝玉到了上学年龄,就去私塾上学,当他去给父亲请安时,贾政认为宝玉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极力冷嘲热讽打击儿子。

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不单贾政认为宝玉朽木不可雕玉,连王夫人也对儿子的前途非常糟心。

黛玉一到贾府,王夫人就对黛玉吐槽儿子的坏处。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由此可知,不但王夫人认为儿子没出息,连贾敏等亲戚也有同样看法。

否则,黛玉也不会知道宝玉不喜读书,“极恶读书”。

03大观园试才试出儿子才华

宝玉去私塾上了一段时间学,“贾政近日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大观园竣工后,有很多亭台轩馆需题上对联,贾政就命宝玉前来题对联。

当时宝玉也捉摸不透父亲的心思,为何不让贾雨村等名家来题?为何要让他一个小孩子来题?

贾政特意叫宝玉来题大观园的对联,可谓用心良苦,下面会解读到。

在题大观园对联的过程中,贾政发现了宝玉的才华。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宝玉在一些景点题的‘曲径通幽处’,在沁芳亭题的“沁芳”二字,连脂砚斋都批取得好,真新雅,贾政为此也拈髯点头不语。

“拈髯点头不语”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众人也赞宝玉才情不凡。

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不喜读书的宝玉竟能做出如此绮靡秀媚的七言对联,实在出乎贾政预料。

更可喜的是,宝玉还把元妃第一行幸处的匾额题做“有凤来仪”,真是让众人有种意外的惊喜,不禁哄然叫妙。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像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

因为,此处翠竹茂密,宝玉竟能联想到凤凰以竹子为食,凤凰又皇妃的寓意,元春省亲回娘家如同凤凰归来,顾名“有凤来仪”。

宝玉如此奇思妙想匠心独运,契合了贾政的心思。

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

因有这段原委,故此,贾政采用了宝玉所题之对联,作为大观园的匾联。

04贾政告诉元妃的深意

贾政把大观园亭台轩馆之名皆系宝玉所题一事,告诉元妃,可谓良心用苦。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原来,贾元春未进宫之前,与弟弟宝玉处得极好,宝玉的幼教就是元春负责教育的。

元春凭着优秀的才华,把才两三岁的小宝玉培养成了能识得几千字的神童,并且对待弟弟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元春进宫后,仍不忘对弟弟的关怀:

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

元春与宝玉的这些亲密关系,作为父亲的贾政都看在眼里。

因此,贾政为了告慰元妃,让元妃开心,甚至可以说是谄媚元妃,让在深宫里的元妃知道,弟弟不负姐姐栽培,而今学业大为长进,都能题出大有深意的对联了,他就把宝玉题大观园对联一事告诉了元妃!

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

果然,元妃听后非常高兴,在娘家她哭了有五六次之多,独有听到宝玉会题对联学业长进这件事让她大为开心。

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

这是省亲全程中元妃少有的一次“含笑”展芳颜。

贾政这么做非常聪明,体现了父亲对儿女的拳拳爱心。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也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这段话,很好诠释了贾政对宝玉深沉无言的爱。

(贾政)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多年后,宝玉一定是有了这样的感悟,才会在和跛足道士、癞头僧人却尘缘出家当和尚之际,对养育了他19年的父亲四拜告别。

宝玉对父亲行此大礼,是感激父亲昔日对他的教育恩情,刹那间,一副活生生舐犊情深的画面映入眼帘,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感动了父亲,感动了读者!让人泪奔!

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见诗绿凤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