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走吧网特约摄影师 行侠军卒
为了打卡南京景观盲点,初夏时节,我前往素未谋面的清凉寺探游,刚踏进清凉山南大门,一阵阵清凉之风便扑面而来,丝丝凉意不仅拂去了身上的燥热,就连心头的浮躁之气也如掸尘般悄然散去。
进得公园大门,左右两边都有山,方才的阵阵凉意便是郁郁葱葱中夹带而来的山风,中间则为狭长地带,依地势缓步抬升,就地形而言,恍若一把朝南北座的太师椅。
循着院落中间的绿荫幽道向前探寻,步行十多米,便隐约窥见位于清凉山南麓山坳处的清凉古寺,古木参天,青竹吐翠,松柏常青,清雅静谧。我不禁暗叹:好一处清幽凉爽所在。
“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唐代诗人唐彦谦的诗作《游清凉寺》中,清凉寺当年的优美景象已经跃然纸上。这座曾鼎盛一时的古寺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屡遭兴废,曾经的盛况也非今日复建的规模可比。
人们谈论金陵风光,必说四十八景,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与清凉山有关的景点竟然有两个:清凉问佛和石城霁雪,分别指清凉寺和石头城的景色。如今的清凉寺,寺前香火缭绕,在绿树掩映之中,缭绕的青烟随风势轻轻摆动,让观者之心如此烟雾一般慢慢沉静下来。
清凉古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清凉寺原名兴教寺。南唐时元宗李璟扩建兴教寺为清凉大道场,礼请文益禅师住持,从此石头山改称清凉山。
文益禅师在清凉寺创立了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文益主持清凉大道场时,这个道场既是佛教场所,又是皇家避暑之地,为南唐首寺。相传当年清凉寺的“德庆堂”匾额便是南唐后主李煜亲笔所题,每到夏天李后主常留宿于此。
南京与很多历史典故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很多典故的发生地就在南京。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清凉寺。据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有一位法灯禅师,自幼悟性过人,然而不为人知。平时性格豪放,不拘守佛门戒规,素为寺内同修所轻,唯独住持法眼禅师对他颇为器重。
有一天,法眼禅师在讲授佛法时,有意考验众僧的悟性,便问道:老虎的脖子上系有一只金铃,谁能够把它解下来?众僧思之再三,都回答不上来。这时法灯恰巧走过来,不假思索答道:系铃的人能够解下来。法眼和尚听后大加赞赏,也令众僧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解铃还须系铃人”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清凉寺是南京最悠久的古寺之一,该寺原有规模较大。虽然自建寺以来屡遭兴废,但对于明清两朝繁盛时的场景,现在的人们说起来,仿佛就在昨日。遗憾的是,太平军占领南京时,对南京城内的文化胜迹进行了大规模毁坏,清凉寺也未能幸免;再经“文革”一闹,则更是萧条。
穿过大殿,便来到了位于大殿左后方的厢房,现在的大殿并不是当年所建,但这五间厢房却是有些年头的。还有清凉古寺后有一口“还阳泉”,据说这口井的井水不仅喝起来甘爽,而且久旱不涸,当年常年饮用井水的清凉寺僧须发不白,“还阳泉”便因此得名,又称南唐义井。只是公园内正在多处基建整修,未见古井是此行遗憾!
不得见南唐古井,便沿山中石道折返回公园大门西侧,拾级而上,忽见一幽深门楼,翠竹婆娑,绿树掩映,端祥门楼上“扫叶楼”碑记,得其内涵。
此楼乃龚贤居所,其乃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和诗人,山水画造诣卓越,被推为“金陵八家”之首,著有诗歌《草香堂集》等;晚年定居此处,并以屋旁余地半亩建园,栽花种竹,名“半亩园”,曾自写小照,着僧服,作扫落叶状,因名所居为扫叶楼。现石阶旁立有以太湖石作身的雕像,甚为少见。
只因山高皇帝远,此处亦唤御善坊。
扫叶楼始建于1664年,明清式样,砖木结构,覆小瓦,三层,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楼前可见嵌在壁间的由林散之所书的“龚贤故居”刻石,院落简朴大方,处处体现着主人与世相忘,潜心书画的书香氛围,置身阁楼伫听风雨声,你会有一径风声飞落叶,六朝山色拥重楼的震颤。当年,龚贤曾这样介绍过自己的居所:清凉山上有台,亦名清凉台。登台而观,大江横于前,钟阜枕于后,左有莫愁,勺水如镜,右有狮岭,撮土若眉。余家即在此台之下。他的许多画和诗,就是在此孕育、构思和创作的。
扫叶楼内部也在整修,余情待再探后报。
沿山道继续北行,便到了李剑晨纪念馆,入得馆内,中庭莲花锦鲤池深深地吸引了我,便“咔嚓”出如下影像,甚为满意!
《愿做菩萨那朵莲》是我钟爱的音乐之一,录为此幅摄品主题。即兴诌诗一首以作引文,然喜获郑老首长和诗并展共享。
层台耸翠清凉川,飞阁流丹遍绣闼。
水碧潭清莲叶秀,扫叶楼下好景观。
此处可作《兰亭序》一文,以衬此亭。此时的银杏谷古木参天,绿意盎然,可以畅想秋后必是金色满园,遍地黄金。
好像是老年合唱团正在老师指导下练歌,不忍打扰,快摄而过。
折身再返公园大门东侧,沿指示牌拾级而上览古崇正书院。
只见古亭前空地上一习武者,在树影婆娑,光影斑驳间,一忽儿凝神聚气,气沉丹田,一忽儿跳跃腾挪,鹤臂亮翅,引得一旁众人鼓掌喝彩声不断,也看呆了我。
崇正书院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东麓半山坡上。为明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讲学所筑,又相传地藏王肉身在此坐禅。
1980年,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崇正书院。由东南大学著名建筑专家杨廷宝教授亲自指导设计方案,历时两年竣工。据载"进门左为监院公馆,右为乡绅公社,再进为讲堂。“清凉胜境”为杨廷宝所书。
江光一线阁、金陵红楼溯源研究中心。
我还真不知道清凉山古崇正书院是网红打卡地,及至将此片发圈,方得圈友指点才知。择日不如撞日,择地不如撞地,误打误撞居然让我给逮着。
出书院北门下山返家,途径魏紫熙艺术馆,遂作诗一首。
菡萏香销翠玉残,菱叶萦波倚阑干。
三蒂并莲呈祥瑞,水影绰约惹心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