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死了!

1630年8月,刚刚从后金铁骑下拯救了京师、拯救了整个大明王朝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帝处以凌迟之刑,时年46岁。此外,家人流放3000里,家产全部抄没。

崇祯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有两条罪名。一是“擅主和议”;二是“专戮大帅”。“擅主和议”指的是袁崇焕曾经多次与皇太极进行和议,“专戮大帅”指的是袁崇焕手持尚方宝剑斩杀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毛文龙。

按照正常逻辑,崇祯帝杀掉袁崇焕后,就应该给毛文龙平反。毕竟,袁崇焕的罪名之一就是杀毛文龙。然而,终崇祯一朝,崇祯帝都没有给毛文龙平反,甚至连抚恤毛文龙家属,都不被允许。

这又是为什么呢?

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颇有戏剧性。

毛文龙是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他在东江镇开创了军事重镇,成为明朝抵御后金入侵的桥头堡。

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是明朝镇守边疆的大将。不过,袁崇焕职位在毛文龙之上,毛文龙受袁崇焕节制。毛文龙抵御后金有功,但他长期镇守东江镇,耗费军粮巨大,又不容他人染指,俨然独立王国。袁崇焕上奏朝廷,请派文官前往毛文龙部监军。毛文龙上书争辩,使得此举没有成功。

及至后来,毛文龙前来拜见袁崇焕时,表现得傲慢无礼,让袁崇焕产生了杀意。1629年5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前往毛文龙处,列举毛文龙专恣无戒、为臣不道、侵吞钱粮、好色诲淫、草菅人命、掩败为功等12条罪状,请出尚方宝剑,将他斩杀。

实事求是地说,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一事,有失唐突。一方面,袁崇焕列举毛文龙12大罪状,并无必死之因。另一方面,袁崇焕虽然持有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按法诛奸赃”,但所斩杀的对象为品级较低的官员,毛文龙属于边关大将,袁崇焕是杀不了的。

因此,袁崇焕在杀掉毛文龙后,第一时间报告朝廷,称:“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便宜专杀,席藁待罪,惟皇上斧钺之,天下是非之而已。”在这里,袁崇焕老老实实地承认了“擅诛”是不对的,请皇帝惩处。

人头已掉地,没办法再接回来,崇祯帝又能怎么样?只能是宽慰自己还依赖的袁崇焕,他回复袁崇焕,说:“毛文龙悬踞海上,糜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复提兵进登莱索饷要挟,跋扈叵测。且通夷有迹,犄角无资,掣肘兼碍。卿能周虑猝图声罪正法。事关封疆安危,阃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处置事宜,遵照敕谕行,仍听相机行。”

由此可见,崇祯帝认可了袁崇焕杀毛文龙的12条罪状。

如果崇祯帝要为毛文龙平反,就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必须承认自己有错。

换做其他皇帝,有错就认,并非一道过不了的坎。但崇祯帝不一样。他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他所认定的事情,哪怕后来证明是错的,也绝不认错,宁愿一条路走到黑。

比如,1643年,孙传庭在潼关与李自成作战,寡不敌众,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消息传来,一向对孙传庭不满的崇祯帝竟然怀疑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也没有抚恤其家人。哪怕后来知道孙传庭的明确死讯,也没有改正。直到清朝时候,才被追谥为“忠靖”。

中国人素有“重死轻生”的传统,非常重视死后的名声。崇祯帝不肯给孙传庭赠荫,令人齿冷。

朝廷中有人提议为毛文龙平反,还遭到崇祯帝一顿痛斥。

袁崇焕被杀,毛文龙的东江镇旧部周文煌以为有机可乘,给朝廷打报告,为毛文龙伸冤,“伏乞皇上大奋乾断,特赐文龙骸骨以归葬,录其后人,世世不绝。”崇祯帝在回复圣旨中指出,“逆督擅杀岛帅罪案已定,毛文龙历年糜饷,牵制无功,岂得乘机借端,饰称忠义!”

崇祯帝进而斥责周文煌:“文煌渎奏不伦,好生罔肆。本当究处,念系愚弁姑饶他。”崇祯帝只允许将毛文龙的尸身交给亲人领回掩埋,已是皇恩浩荡了。

此后,朝廷中再无人敢提及为毛文龙平反的事情了。

【参考资料:《明史》《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崇祯朝野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