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是佛教用语,意指虚浮的尘世,所以浮世绘的直译就是“虚浮世界的绘画”。

听起来很佛,但它干的事儿一点都不佛!

虽然如今提起浮世绘,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神奈川冲浪里》等风景画,但实际上浮世绘的本源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它的主要内容一直是歌舞伎、青楼女子、还有大量的春宫图……

作为一种“洗白了”的艺术,即便如今的浮世绘已拥有了如此盛名,但在日本,它依然被认为是一个“不入流”的画派~

然而恰恰就是这种灯红酒绿的艺术,骨子里其实是一场覆盖日本阶层文化的间接社会革命,更为后来的日本漫画做了极大的铺垫。

本篇就努力讲讲它从哪里来,又影响了哪些人,下一篇再讲讲浮世绘大师们的故事。

最后的幕府与日本第一花柳街

德川幕府(1603年-1868年)之前,是持续150年之久的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是这个时期的人物,连续的战乱致使国内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偏巧这一时期全世界的资本主义萌芽都在酝酿,日本也是如此,两相结合,后续的一切才有了可能。

德川家康是个很厉害的政治家,他掌权后迁都到一个小渔村“江户”,数十年间,江户一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就是现在东京的一部分)。

江户时代的和平与繁荣透着股物极必反的美好,以及穷来乍富的率性,老百姓们眼瞅着就膨胀起来,享乐主义重新占领了大脑高地,继而,日本人民顺理成章的就进入了“饱暖思淫欲”的环节……

事实证明大部分人都是干啥啥不行、会玩儿第一名。很快,娱乐业被这帮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从此日本有了“吉原”这个不可描述的好地方!

虽说不可描述,但也得描述一下~

吉原(よしわら)——日本第一花柳街,它是江户时代公开允许的妓院集中地、位于东京都台东区,偏安一隅的日本在战国结束之后的近三个半世纪里,始终未在本土发生大战,全世界都很难找到几个这样的国家,受惠于此,吉原到1966年时还一直存在,寿命比江户幕府长了近百年。

这里是全日本的娱乐中心,是灯红酒绿的魔幻花园,是光怪陆离的消金圣地……妓院、剧场、酒馆、茶馆等娱乐场所林立,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公园。

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和这种奢靡的生活方式被称为“浮世”,浮世绘的故事便诞生于此。

在吉原 众生“平等”

古代日本的很多政策都是效仿中国,包括封建统治下的四民制度,即“士”、“农”、“工”、“商”的四个等级分类,只不过日本的“士”指的是“武士阶层”,他们享有更“明显”的超级特权。

例如《家康遗训百条》、《御定书百条》有记载,德川幕府曾颁布过一条法令:武士作为统治阶层,只要觉得哪个庶民(农工商等)对自己“无礼”,就可以立刻当街斩杀他们。

从实际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蹂躏情况来说,全世界都差不多,但写在法令里面不一样了,例如清朝的八旗子弟杀了普通汉族庶民,顶天了也就是被抓进宗人府待两天,最后赔钱完事儿,但好歹戏文里还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给被统治阶级留了些“打脸”的颜面。

然而德川幕府堂而皇之的颁布法令说“统治者心情不好弄死你也是你活该”,这就让人没法接受了,连自欺欺人的机会都不留。

尤其作为腰缠万贯的商人,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积累堆积如山的财富,却还是社会最底层,而不算太富裕的武士,却能大权在握,这种情况自然会引起双方的对立——你觊觎我的钱,我觊觎你的权。

事实证明,商人可以被打死,但只要打不死,他们就能作(zuō)出妖来~

前文提到过,浮世的概念传自佛教,本意是生命短暂,人的欢愉享乐只在恍惚间瞬息而过。武士道深受这种观念影响,认为只有断欲才能在面对死亡的危难关头无畏而镇定。

然而商人们不管这些,转头就把“浮世”这个概念给扭曲了——人生短暂无常,何不活在当下,及时享乐?就如樱花一般,只为一次绽放,便死而无憾。

很多武士刚看到“活在当下”,便欣然接受了~

不怕销售降价格,就怕营销讲人生,这玩意儿往往直击灵魂、没法拒绝。

所以武士们即便不被统治者允许去浮世,也还是会禁不住诱惑偷偷溜进去,直到负债累累了再出来……

当时社会普遍认为浮世是武士的毒瘤,有一种说法叫“武士之道,浮世不容”。

日本的著名小说家井原西鹤也说过:“就算是有最尊贵血统的人,若与商人为伍,就穷困潦倒,比乞丐还低下”。

但浮世这波“人性使然”的浪潮,是无论如何都挡不住的。不止于此,后来在吉原的剧院里,武士们甚至都不被允许配剑,而这些骄傲的贵族们出于下半身的考虑,竟然也答应了~

另外,吉原剧院的大门被刻意做成一扇低矮的鼠门,不管是谁想进入这里,都需要弯下腰往里钻,形式感十足的寓示着众生平等的理念,进了这道门就请忘了你祖宗是谁,尽量谦卑的找乐子吧。

我们纵观历史,全世界颠覆阶级统治的方式要么就是暴力的革命,要么就是相对和平的改革,像日本这样,用娱乐的方式把统治者们玩儿着玩儿着大家就平等了的,绝无仅有。

此后,日本的社会地位逐渐开始由财富来衡量,而不是出身,这种颠覆统治的行为,幕府不是不阻止,而是尝试了、没做到~

无论如何,这都为新阶层(“明星”)的兴起留了一扇洞开的大门。

浮世的“明星”们

其实在日本的四民制度之下,商人不是最底层,还有一些真正生活在鄙视链底端的人们,例如“秽多”——从事制革、屠宰等职业者,还有“非人”——艺人、乞丐等“贱民”。

然而在吉原,妓、伎和剧院演员们却早早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尽管他们身份等级卑微,但并不影响TA们在浮世受人喜爱,有些甚至变得富甲一方,就像如今的明星一样。

当时,名媛花魁与剧院明星最负盛名,他们(有男有女)穿着华贵的和服,他们是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可以高水平侃侃而谈,他们是普通人的梦中情人、是高不可攀的女神,只有腰缠万贯的巨富才能请得起他们。

这种现象与清末民初国内的京剧名角类似,“戏子”们受到了极大的尊崇,官家贵胄的聚会场合都以能请到TA们为荣!

浮世绘诞生于粉丝应援

吉原的疯狂,致使江户时期的艺术创作转向描绘浮世欢愉,所以画中主角经常是吉原区的名媛花魁、相扑明星、富家公子等。

毕竟他们的粉丝上至持刀武士、下至贩夫走卒,到处都是,有粉丝就有应援、有应援就能卖周边,这套路早在两三百年前,就被日本商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但受制于消费水平,原画作品不是谁都能消费得起的,因此便催生出作画成本更低、大家都能买得起的印刷版画,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浮世绘”了。

当时,这些浮世绘作品在大家看来也都不具备什么艺术收藏价值,但胜在追星必备、且价格低廉能接受,就如同现今的时尚杂志和明星海报一样,故此传播很广,据说连生活在北海道的人也会长途跋涉至此购买,所以当时的出版量并不比如今的版画少多少。

例如其中销量最好的《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 作),前后印刷了近8000幅,是历史上被印刷次数最多的一张浮世绘,但如今留存下来的大概连10张都不到,可见当时的“藏家”也并没有把它们当做好东西收藏起来~

现如今这些画基本都分散在各大博物馆里,被当成镇馆之宝供起来,像大英博物馆就坐拥3张《神奈川冲浪里》!

浮世绘怎么来的?

实际上,浮世绘也是一种传承的艺术,它是明清版画通过长崎输入日本后的一种本土化生命延续,是雕版印刷臻于成熟的产物,所以当时的浮世绘作品带着浓重的明代书籍版画和清代姑苏版画痕迹,包含对西方透视法的运用也是如出一辙,所以早期的浮世绘作品,也是以“册子”的形式存在的。

菱川师宣是被公认的浮世绘鼻祖,因为他是第一个将浮世绘做成“木刻版画”的人,也是第一个把版画从册子中摘出来、单张进行销售的人。

这源于一场烧遍江户的大火,很多房屋被毁,重新装修就急需室内装饰品,发现商机的画家菱川师宣建议出版商单张卖他的版画,并且不加文字,从此浮世绘才“独立”出来。

制作这种印刷版画的过程是很复杂的,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首先,出版人联系画家构思一个新的作品,一般是由一位名媛穿着当下潮流的新款服装。于是画家先画用黑墨水画出线稿,再由出版人寄送到幕府过审。若通过,则下一步由一位雕刻师把画作反向雕刻在一块樱花树制木板上,雕版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女人的发丝等许多线条极为纤细。接着再由印刷人员把雕刻好的木板刷上墨水,把纸盖在上面压实,完成印刷。

不过菱川师宣早期的作品还是以黑白为主,后来技术逐渐成熟,雕刻师可以根据所使用颜色雕刻不同的色板,于是浮世绘的颜色变得越来越丰富。

由于浮世绘需要大量印刷,所以一般采用的颜料、染料都是比较廉价的。豪华版的浮世绘会用到金银粉和云母粉,不过没过多久,云母粉就被幕府以“挖封建阶级墙角”的名义禁止艺术家使用了~

要说起来,浮世绘最难解决的还是蓝色颜料,这个问题直到溪斋英泉引入德国进口的普鲁士蓝才得以解决,葛饰北斋在画《神奈川冲浪里》的时候就大量运用了这种蓝。

不过传统颜料大多还是从植物当中获取,不仅工艺复杂、制作困难、还容易褪色,所以现在很多浮世绘都不轻易公开展示。

浮世绘的诞生是一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但更是记录那个年代底层人民意识觉醒过程的标杆与旗帜,它相比于文艺复兴多了些“人情”,相比于宗教改革又多了些“地气”,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当大家沉浸于欢愉,旧的阶级便逐渐消散,新的阶级也悄然产生,虽是本质里依然存着高低贵贱,但终究没仅凭出身便给众生结了句点,一切皆有可能,即便唯财而已,这也是积极的不同,更是浮世绘作品在当年浪潮中,所呈现出最绚烂的思变探寻。

9月份我们上了一款浮世绘玻璃吸管杯,传送门☞《让人愿意每天多喝两升水的玻璃杯,怎么选?》,它是神奈川冲浪里与ins海洋风的结合,超赞、超耐温差的一款日用玻璃杯,透的不要不要的!

为了这套擦边儿浮世绘的杯子,我们做了今天的这个小专题,除了本篇,还会有一篇介绍那些值得疯狂打call的浮世绘师们的文章,超长6000 字,本周也会发出来,感谢捧场,转/赞/评三连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