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布,◆洗腳用的揩布。○《說郛》卷十九引[宋][沈括]《忘懷錄》:“盥漱具,手巾,足布。”

宗布,◆傳說中祓除災害之神。○《淮南子‧氾論訓》:“[后稷]作稼穡,而死為稷;[羿]除天下之害,而死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高誘]注:“有功於天下,故死託祀於宗布。”○[章炳麟]《諸布諸嚴諸逐說》:“《淮南》言[羿]除天下之害死後為宗布,是布為除害之神。”

轉布(转布),◆抹布。○[清][趙翼]《陔餘叢考‧呼箸為快》:“凡舟行諱住諱翻,故呼箸為快子,幡布為抹布也。今北方人呼幡布為轉布,則又因翻字而轉耳。”

竹布,◆1.即竹疏布。○《新唐書‧地理志七上》:“[韶州][始興郡]……土貢竹布、鍾乳、石斛。”參見“竹疏布”。2.指淡藍色的布紋緻密的棉布,常用來做夏季服裝。也有白色的,叫白竹布。○[老舍]《四世同堂》十五:“[天佑太太]扎掙着,很早的就起來,穿起新的竹布大衫,給老公公行禮。”○[冰心]《往事‧六一姊》:“她是那天和[六一姊]同坐的女伴中之一,只有十四五歲光景。身上穿着淺月白竹布衫兒。”

周布,◆遍布。○《後漢書‧仲長統傳》:“溝池環匝,竹木周布。”○[唐][李邕]《泗州臨淮縣普光王寺碑》:“信施駢羅,建置周布,繚垣雲矗,正殿霞開。”○[葉聖陶]《未厭集‧夜》:“﹝她﹞就仿佛有一股新的生活力周布全身,心中也覺充實了好些。”◆补证条目■遍布。○《普曜经·嘱累品》:“於時世尊欲使此法普悉周布十方。”

重布,◆重值的錢幣。○《管子‧輕重丁》:“公以重布決諸侯賈,如此而有二十[齊]之故。”○[馬非百]新詮:“‘以重布決諸侯賈’者,謂以重賈五十倍之布,決去所買諸侯萬物之賈。”

中布,◆1.[漢]代貨幣“布貨十品”之一。長二寸,重二十銖,值六百錢。參閱《漢書‧食貨志下》。◆2.布名。○《宋史‧外國傳三‧高麗》:“又進中布二千端,求佛經一藏。”

質布(质布),◆上古買賣牛馬兵器等,官府給予貿易契券,並收取稅金和契紙的成本費。布,古指錢。○《周禮‧地官‧廛人》:“廛人,掌斂市絘布、總布、質布、罰布、廛布而入于泉府。”○[鄭玄]注:“質布者,質人之所罰犯質劑者之泉也。”○[孫詒讓]正義:“[王與之]云:‘質布,質人所稅質劑者之布也,質人賣儥之質劑,如人田宅官給券以收稅,謂之質布。’[江永]云:‘罰則當入罰布,何為別名質布,此即償質劑之布也;質劑蓋官作之,其上當有璽印,是以量取買賣者之錢以償其費,猶後世契紙有錢也。’按[王][江]說是也。”

張布(张布),◆張貼公布。○[清][俞樾]《<余蓮村勸善雜劇>序》:“官府教令,張布於通衢,不如院本、平話之移人速也。”

雲布(云布),◆1.雲氣布散。○《晉書‧衛恒傳》:“煥若星陳,鬱若雲布。”○《晉書‧食貨志》:“荷鍤贏糧,有同雲布。”○《雲笈七籤》卷一一九:“俄而風起雲布,微雨已至。”◆2.形容眾多,到處都是。○《文選‧班固<西都賦>》:“列卒周匝,星羅雲布。”○[呂延濟]注:“星羅雲布,言眾也。”○[唐][于季子]《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九旗雲布臨[嵩室],萬騎星陳集[潁川]。”○[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三摺:“開南軒,奇峰雲布。”○[清][魏源]《<聖武記>敘》:“人見其材雲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于灌莽也。”

月事布,◆即月經布。○《淮南萬畢術》“赤布在户,婦人留連”[漢][許慎]注:“取婦人月事布,七月七日燒為灰,置楣上,即不復去,勿令婦人知。”亦省作“月布”。○[褚人穫]《堅瓠廣集‧娼家魘術》引[晉][張華]《博物志》:“月布在戶,婦人留連。注謂‘以月布埋戶限下,婦人入戶則自淹留不肯去。’”參見“月經布”。

月經布(月经布),◆婦女行經期所束之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婦女月水附月經衣》﹝附方﹞:“女勞黃疸:氣短聲沉,用女人月經布和血衣燒灰,酒服方寸匕,一日再服,三日瘥。”

月布,◆見“月事布”。

印布,◆印行。○[梁啟超]《大同譯書局敘例》:“舊譯之書,或有成而未刻,刻而已佚者,隨時搜取印布。”

引布,◆1.指展開的布。○《晉書‧天文志中》:“附[漢河]水,氣如引布。”◆2.舊時牽引喪車的白布。○[清][吳榮光]《吾學錄‧喪禮三》:“古以車載柩,挽車之索謂之引,亦謂之紼。今以整疋白布為之,繫於杠之兩端,前屬於翣。柩行引布前導……凡有服親屬,皆在引布之內,孝子最後。”

遺布(遗布),◆《後漢書‧獨行傳‧王烈》:“鄉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形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或問其故,[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後用以指對盜賊寬容不懲,使其感化而改惡從善。○[唐][元稹]《陽城驛》詩:“公亦不遺布,人自不盜牛。”亦作“遺絹”。

一布,◆猶言滿布,一片。○[宋][岳飛]《奏臨穎捷狀》:“馬軍一布向前,入陣與敵戰鬥,敵眾敗走,追趕十五餘里。”○[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白馬將軍手下,五百來人衣鐵。一布地平原盡擺列。”

選布(选布),◆謂挑選出來加以傳播。○《明史‧睿宗興獻皇帝傳》:“[楚]俗尚巫覡而輕醫藥,乃選布良方,設藥餌以濟病者。”

興雲布雨,◆见“興雲致雨”。

星布,◆如天星密布。○[漢][張衡]《思玄賦》:“百神森其備從兮,屯騎羅而星布。”○《魏書‧西域傳‧大秦國》:“﹝[大秦國]﹞地方六千里,居兩海之間。其地平正,人居星布。”○[唐][宋之問]《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翠幕星布,錦帆霞屬。”

信布,◆[韓信]和[英布]的並稱。○《文選‧班固<史述贊>之一》:“爪牙[信][布],腹心[良][平]。”○[李善]注:“[韓信],[英布],[張良],[陳平]也。”○[晉][葛洪]《抱樸子‧任能》:“[漢高]決策於玄幃,定勝乎千里,則不如[良][平];治兵多而益善,所向無敵,則不如[信][布]。兼而用之,帝業克成。”○[宋][李綱]《與張相公》:“[蕭何]相[高祖],而腹心謀畫則有[良][平],爪牙攻戰則有[信][布]。”

小布,◆1.貨幣名,[王莽]時所鑄造。○《漢書‧食貨志下》:“小布長寸五分,重十五銖,文曰‘小布一百’。”○[顏師古]注:“布亦錢耳。謂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2.狹門面的布或匹頭小的布。

閒氣布衣(闲气布衣),◆亦作“間氣布衣”。◆[唐][皮日休]的別號。○[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皮生]([皮日休])後為[湖南]軍倅,亦甚傲誕,自號[間氣布衣]。”

五行大布,◆[北周][武帝][建德]三年鑄造的錢幣。銅質,圓形方孔,篆書“五行大布”四字。○《周書‧武帝紀上》:“﹝[建德]三年六月﹞壬子,更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十,與布泉錢並行。”

五布,◆《周禮》所指市肆交納的五種稅。即絘布、總布、廛布、質布、罰布。○[清][袁枚]《隨園隨筆‧典禮上》:“五布不必皆出錢,即徵其所有之貨,以當廛稅。”參閱《周禮‧地官‧廛人》。

文布,◆有花紋的布。○《新唐書‧東夷傳‧日本》:“至[煬帝],賜其民錦線冠,飾以金玉,文布為衣,左右佩銀蘤,長八寸,以多少明貴賤。”

土布,◆指用手工紡織的布。○[老舍]《茶館》第一幕:“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個鄉下腦殼,誰還理我呀。”○[蕭三]《馱的大紅旗》:“吃的糙米飯,穿的土布衣,挂的盒子炮,馱的大紅旗。”

堂布,◆一種質地稀疏的布。○《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只見方盤裏擺的是一條堂布手巾,一條粗布手巾。”

四布衣,◆[清][康熙]十七年舉博學鴻詞科,以籠絡士人,布衣[李因篤]、[朱彝尊]、[潘耒]、[嚴繩孫]皆舉授編修。見[朱彝尊]《承德郎嚴君墓志銘》。又[乾隆]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布衣[邵晉涵]、[余集]、[周永年]三人授編修,[戴震]授庶吉士,監修《四庫全書》。皆有四布衣之稱。

四布,◆1.指各地所贈以助喪葬的錢幣。○《禮記‧檀弓上》:“[孟獻子]之喪,司徒旅歸四布。”○[鄭玄]注:“旅,下士也。司徒使下士歸四方之賻布。”○[孔穎達]疏:“四方賻主人之泉布也。”○[唐][權德輿]《朝議大夫贈太子太傅盧公行狀》:“歷官俸賜,必振六姻之乏;即遠裳帷,唯資四布之賻。”◆2.向四方傳布、散發。○《後漢書‧隗囂傳》:“威命四布,宣風[中岳]。”○[三國][魏][應瑒]《奕勢》:“或假道四布,周爰繁昌;雲合星羅,侵逼郊埸。”

私布,◆私自陳述。○《左傳‧昭公十六年》:“[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國語‧晉語四》:“敢私布於吏,唯君圖之!”[韋昭]注:“布,陳也。”

市布,◆一種質地比較細密的平紋棉布。○[王統照]《沉船》:“那是一件深灰色而洗得幾乎成了月白色的市布大衫,已經脫落了兩個鈕子。”○[老舍]《斷魂槍》:“他們打扮的得像個樣兒,至少得有條青洋縐褲子,新漂白細市布的小褂,和一雙魚鱗灑鞋。”

士林布,◆一種藍色的細棉布。

十布,◆[王莽]時鑄造的十種錢幣的合稱。其名為: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麼布、小布。見《漢書‧食貨志下》。○[清][李佐賢]《續泉說》:“[莽]十布、六泉,除大布,大、小泉外,俱不易得。余收十布,向缺三品,前歲[壽卿]贈以次、弟兩品,仍缺壯布。”

散布(散佈),◆見“散佈”。

三教布衣,◆[南唐]詩人[陳陶]自號。○[陶]通釋、老,善天文曆數,隱居修煉,後不知所終。○[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唐][陳陶],以詩名,兼釋、老學,自號[三教布衣]。”

三布衣,◆指清姜宸英、朱彝尊、严绳孙三位文学家。○《清史稿·文苑传一·姜宸英》:“宸英績學工文辭,閎博雅健,屢躓於有司,而名達禁中,聖祖曰宸英及朱彝尊、嚴繩孫爲海内三布衣。”

錢布(钱布),◆錢幣。布,古代一種鏟形的貨幣。○《管子‧山至數》:“賦無錢布,府無藏財。”○《東觀漢記‧東平憲王蒼傳》:“復賜乘輿、服御、珍寶、鞍馬,錢布以億萬計。”

平布,◆猶平鋪。○[唐][柳宗元]《石澗記》:“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

女布,◆細麻布。○《後漢書‧王符傳》:“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組綵牒,錦繡綺紈,葛子升越,筩中女布。”○[李賢]注:“[盛弘之]《荊州記》曰:‘[秭歸縣]室多幽閑,其女盡織布,至數十升。’今[永州]俗猶呼貢布為女子布也。”

面布,◆洗臉的布。○[許地山]《危巢墜簡‧歸途》:“她拿着那條凍成一片薄板樣底面布,到明間白爐子上坐着那盆熱水燙了一下。”

毛布,◆1.用獸毛織成的布。○《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漢][鄭玄]箋:“褐,毛布也。”○[孔穎達]疏:“毛布,用毛為布。今夷狄作褐,皆織毛為之,賤者所服。”◆2.指棉布。○《齊民要術‧木棉》引[晉][張勃]《吳錄‧地理志》:“[交趾][定安縣]有木棉,樹高丈,實如酒杯,口有綿,如蠶之綿也。又可作布,名曰白紲,一名毛布。”◆3.用較粗棉紗織成的布,稱“毛布”。

路布,◆犹露布。指公文布告等。○《祖堂集·禾山和尚》:“若論提掇即是單行,若道收人須承路布。”

流布,◆1.流傳散布。○《吳子‧料敵》:“有不占而避之六……二曰上愛其下,惠施流布。”○《東觀漢記‧明德馬皇后傳》:“[太后]詔書流布,咸稱至德,莫敢犯禁。”○[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宋云惠生使西域》:“[惠生]從[于闐]至[乾陀],所有佛事處,悉皆流布,至此頓盡,惟留太后百尺幡一口,擬奉[尸毘王塔]。”○[唐][元稹]《韓察明州刺史等制》:“朕子育兆民,懍乎懼一物之不至,將我德澤流布于遠邇者,其惟良二千石乎?”[王西彥]《古屋》第二部五:“太陽已透出地平線,稀薄的玫瑰色的光采流布在天邊。”◆2.流露,表達。○[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世稱[宋]詩人,句律流麗,必曰[陳簡齋];對偶工切,必曰[陸放翁]。今[子西]([唐子西])所作,流布自然,用故事故語,融化深穩,前乎二公已有若人矣。”◆3.[王莽]所鑄錢幣的一種。○[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卷三:“[王莽]大錢作燕尾狀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當千,背後有兩字,有絲布、泉布、貨布、流布,如是近十布。”

里布,◆古代的一種地稅錢。○《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鄭玄]注:“[鄭司農]云:宅不毛者,謂不樹桑麻也。里布者,布參印書,廣二寸,長二尺,以為幣,貿易物……或曰:布,泉也。”○《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初,[熙寧]六年立法,勸民栽桑,有不趨令,則倣屋粟、里布為之罰。”○[清][江永]《群經補義‧孟子》“廛無夫里之布”:“皆民之常賦,[戰國]時一切取之,非傭力之閒民已有力役之征,而仍使之別出夫布;宅已種桑麻,有嬪婦布縷之征,而仍使之別出里布,是額外之征,借夫布、里布之名橫取者,今皆除之,則居廛者皆受惠也。”參閱《文獻通考‧田賦一》。

空首布,◆古代錢幣的一種。其首中空,故稱。形似鏟,故又稱鏟布。○[清][李佐賢]《古泉匯‧空首布》:“布形類鏟,故俗呼鏟布,其首中空。”○[彭信威]《中國貨幣史》第一章第二節:“布幣的發展,經過兩個重要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鏟形,首空可以納柄,所以稱為空首布。”

開布(开布),◆展示。○[宋][劉昌詩]《蘆浦筆記‧資政莊節王公家傳》:“[陝]右民號難理,公至,開布威信,不兩月大治,民皆悅服。”◆补证条目■展示。○《晋书·羊祜传》:“祜率營兵出鎮南夏,開設庠序,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與吴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皆聽之。”○《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開布誠心,厝懷平當,親禮國士,友接佳流。”

貨布(货布),◆1.[王莽]時貨幣名。○《漢書‧食貨志下》:“﹝[天鳳]元年﹞罷大小錢,改作貨布,長二寸五分,廣一寸,首長八分有奇,廣八分,其圜好徑二分半,足枝長八分,間廣二分。其文右曰‘貨’,左曰‘布’。重二十五銖,直貨泉二十五。”◆2.泛指貨幣。○[宋][梅堯臣]《畫真來嵩》詩:“與我貨布不肯受,此之毉卜曾非庸。”○[元][袁桷]《吳江重建長橋記》:“茲橋匪脩,涉者益病;召彼耆老,貨布莫競。”

火布,◆指火浣布。○《宋書‧夷蠻傳論》:“通犀、翠羽之珍,蛇珠、火布之異。”○[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漢武]不信弦膠,[魏文]不信火布。”○[唐][元稹]《送嶺南崔侍御》詩:“火布垢塵須火浣,木綿溫軟當綿衣。”參見“火浣布”。◆补证条目■指火浣布。○晋庾阐《杨都赋》:“牙簟裂文於象齒,火布濯穢於炎焱。”

黃草布(黄草布),◆黃草心織的布。○[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白蠟》:“每以芒種前,以黃草布作小囊,貯蟲子十餘枚,遍掛之樹間。”○《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爭奈身上衣衫藍縷,著一領黃草布衫。”○[許政揚]校注:“[宋]代[蘇州]以黃草心織布,色白而細,極薄,稱為黃草布。○[湖州]等處也有出產。”

畫布(画布),◆1.古時覆蓋祭器的一種細布。○《周禮‧天官‧冪人》:“祭祀,以疏布巾冪八尊,以畫布巾冪六彝。”○[孫詒讓]正義引[黃以周]曰:“畫布為布之細者。”◆2.畫油畫所用的布,大多是麻布。

花布,◆有花紋或花樣圖案的布。○[明][宋濂]《渤泥入貢記》:“王綰髺裸跣,腰纏花布,無輿馬,出入徒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這箱子本來是小人的東西,裏面只有一床花布被窩,一床老藍布褥子。”○[王西彥]《尋常事》:“唉,[東陽]花布的花色倒好,就是不經穿。”

和布,◆1.宣布。和,通“宣”。○《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王引之]《經義述聞‧周官上》:“和,當讀為宣……和布者,宣布也。”◆2.和暢布散。○《雲笈七籤》卷五八:“氣在丹田中,諸臟不隔,周流和布,無所不通。”

行布,◆流通錢幣。○《周禮‧地官‧司市》:“以商賈阜貨而行布。”○[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布,謂泉也。”○[賈公彥]疏:“貨賄阜盛而布泉得行。”

果布,◆果品與布帛。泛指各種貨物。○《文選‧左思<吳都賦>》:“樓船舉颿而過肆,果布輻湊而常然。”○[劉逵]注:“果,橘柚之屬;布,箋紵之屬。”

官布,◆古代官府的錢幣。○《史記‧平準書》:“初,大農筦鹽鐵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鹽鐵。”○[司馬貞]索隱:“布,謂泉布。”

功布,◆1.古代喪禮中用以迎神之布。其制,用三尺長的白布懸於竿首,略似旗旛。因喪服斬衰、齊衰用粗麻布,此布則經過加工,比較細白,故稱功布。◆2.用以引柩。○《禮記‧大喪記》:“御棺用功布。”○《儀禮‧既夕禮》:“商祝執功布以御柩。”○[鄭玄]注:“居柩車之前,若道有低仰傾虧,則以布為抑揚左右之節,使引者執披者知之。”

公布,◆1.公開宣布。○[漢][劉向]《說苑‧至公》:“君如察臣[嬰]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於天下,則[湯][武]可為也。”◆2.指法律、命令、文告或社團的通知事項等的公開發布,或以某事公告於眾。○[楊旭]《檢察官湯鐵頭》:“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尚未公布,捕人須經地區檢察分院批准。”○[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四人幫’倒臺的消息公布以後,他到市裏喝了一通酒,晚上又回幹校了,說捨不得那大小‘三軍’。”○[航鷹]《金鹿兒》:“為了不使被動局面進一步擴大,我立即找了[老郭],提出先不公布選舉結果。”

工布,◆古劍名。○[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布,一本作“巿”。

格布,◆方言。即袼褙,用碎布、舊布裱成的厚片,多用以製布鞋鞋底。○《新苑》1982年第1期:“[二雪]拿出那堆布塊、布角,開始打格布,納鞋底兒。”

夫布,◆古代賦稅的一種。指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代替力役的人口稅。○《周禮‧地官‧閭師》:“凡無職者出夫布。”○[賈公彥]疏:“出夫布者,亦使出一夫口稅之泉也。”○[孫詒讓]正義引[江永]云:“夫布……與今時丁錢相似。”

風起雲布(风起云布),◆猶言風起雲涌。○《雲笈七籤》卷一一九:“眾知嫗即[羅真人]也,於是見處焚香以告焉,俄而風起雲布,微雨已至。”

風布(风布),◆形容事物風行,如風遍布。○[宋][范仲淹]《南京書院題名記》:“皇[宋]闢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澤注河漢,金革塵積,絃誦風布。”○[宋][范仲淹]《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講書狀》:“教育之道,風布於邦畿。”

分行布白,◆書法上指安排字體點畫和布置字、行之間關係的方法。字體的點畫有繁簡,結構也有大小、疏密、斜正。分行布白的要求,是使字的上下左右相互影響,相互聯繫,以達到整幅分布穩稱。

分布(分佈),◆散布。○《國語‧周語上》:“陰陽分布,震雷出滯。”○《後漢書‧劉陶傳》:“西寇浸前,去營咫尺,胡騎分布,已至諸陵。”○《剪燈新話‧永州野廟記》:“是夜,夢駃卒來追,與之偕行,至大宮殿,侍衛羅列,曹局分布。”○[翦伯贊]《內蒙訪古》:“古城遺址最大多數分布在[陰山]南麓通向山北的[峪口],也有分布在[陰山]北麓的。”

飛布(飞布),◆瀑布。○[宋][蘇轍]《畫學董生畫山水屏風》詩:“巨石連地軸,飛布瀉天漏。”

發號布令(发号布令),◆同“發號施令”。◆《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發布(发布),◆1.謂搖動巾布。○《文選‧潘岳<射雉賦>》:“屏發布而累息,徒心煩而技懩。”○[李周翰]注:“恐此多疑之雉覺有人,故屏巾布不敢發。”◆2.披露;宣布。○《孽海花》第一回:“找着他的朋友[東亞病夫],告訴他,叫他發布那一段新奇歷史。”○[峻青]《秋色賦‧瑞雪圖》:“氣象臺發布了強大的冷空氣即將南下的消息。”◆3.傳布。○[願云]《四客政論》:“此膴膴大陸一片土,而言文化乎,[漢]人發布之文化也;言制度乎,[漢]人組立之制度也。”○[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希臘]諸哲之創一論也,皆自思索之,自組織之,自發布之,自承認之,初未嘗依傍古人以為重也。”○[俞天白]《危欄》:“我即使沉浸在兩國語言文字的交流中,也往往會突然感到她正在發布密碼。”

端布,◆古錢名。○[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古錢》:“[王莽]大錢作燕尾狀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當千’。”

都布,◆布名。即荅布。一種質地粗厚的布。○《後漢書‧馬援傳》:“交拜禮畢,使出就館,更為[援]制都布單衣。”○[李賢]注:“《東觀記》‘都’作‘荅’。○《史記》曰:‘荅布千匹。’《前書音義》曰:‘荅布,白疊布也。’”○《漢書‧貨殖傳序》[唐][顏師古]注:“麤厚之布也,其價賤,故與皮革同其量耳,非白疊也。荅者,厚重之貌,而讀者妄為榻音,非也。”

東布(东布),◆練帛。

調布(调布),◆賦稅款。○《隋書‧劉昉傳》:“劫調布以為牟甲,募盜賊而為戰士。”

道布,◆祭祀時所設之巾。○《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鄭玄]注:“[杜子春]云:‘道布,新布三尺也。或曰,布者以為席也。’道布者為神所設巾。”○[孫詒讓]正義:“生人有巾以自絜清,故祭時亦為神共之。”

刀布,◆古代貨幣。○《管子‧國蓄》:“先王為其途之遠,其至之難,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荀子‧榮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餘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絲帛。”○[楊倞]注:“刀布,皆錢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廣。”○《史記‧平準書論》:“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司馬貞]索隱:“布者,言貨流布,故《周禮》有二夫之布。○《食貨志》貨布首長八分,足支八分。刀者,錢也。○《食貨志》有契刀、錯刀,形如刀,長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晉][左思]《魏都賦》:“質劑平而交易,刀布貿而無筭。”

大布,◆1.古指麻製粗布。○《左傳‧閔公二年》:“[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杜預]注:“大布,粗布。”○[晉][陶潛]《雜詩》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應陽。”◆2.指寬幅的棉製土布。○《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又往下看去,見是[孔]陵蓍草,[尼山]石硯……其餘便是[山東]棉綢、大布。”◆3.古代貨幣名。○[王莽]所鑄的十布之一。○《漢書‧食貨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

辭布(辞布),◆謂市場上為錢物而引起的爭訟。○《周禮‧地官‧司市》“辟布”[漢][鄭玄]注:“故書辟為辭。○[鄭司農]云:‘辭布,辭訟泉物者也。’”[孫詒讓]正義:“因爭泉物而辭訟,謂之辭布。”參見“辟布”。

傳布(傳布),◆亦作“傳佈”。◆傳播。○《新唐書‧高適傳》:“年五十始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宋][王讜]《唐語林》卷七:“談者藉以傳布,由[允躬]背恩所致。”○[明][楊慎]《儀禮逸經》:“聖經在世,如日月不可掩耶!然當時廟堂諸公,不聞有表章傳布之。”○[巴金]《新生》第一篇:“但是我們底聲音會傳布出去,聽見的人自然會明白我們底意思。”○[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豬瘟、牛瘟一起傳布到三五十里地內的每個村落裏去了。”

出布,◆發出,散布。○[漢][班固]《白虎通‧天地》:“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後剖判,清濁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

成布,◆質地較細的布。○《禮記‧間傳》:“斬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帶三重。”○[孔穎達]疏:“三升、四升、五升之布,縷既麤疏,未為成布,六升以下,其縷漸細,與吉布相參,故稱成布也。”

布坐,◆敷设坐席。○《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嘗行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步復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

布字,◆謂寫字或著述。○[隋][薛道衡]《詠苔紙》詩:“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唐][李庾]《西都賦》:“或獻凱作名以宣帝功,或布字綴行以達皇風。”

布致,◆謂布景致思。指繪畫時布局構思。○《宣和畫譜‧令庇》:“世之畫竹者甚多,難得疏秀……士人則不然,未必能工所謂形似,但命意布致灑落,疏枝秀葉初不在多,下筆縱橫,更無凝滯。”

布治,◆1.普遍治理。○《書‧禹貢》“[禹]敷土”[孔]傳:“洪水泛溢,[禹]布治九州之土。”◆2.頒布政令或法典。○《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鄭玄]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歲又書而縣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萬民觀焉。”○[孫詒讓]正義:“大宰於[周]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國、畿內都鄙。”◆3.謂施政。○[明][高啟]《三賢堂》詩:“至今郡中人,猶想布治年。”

布指,◆1.伸開手指。○《大戴禮記‧王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2.指伸曲手指。○[清][袁枚]《高進之逸事》:“[牢之]問部下甲兵芻糧,[進之]布指算不爽。”◆3.謂揮動手指。○[唐][劉禹錫]《山南西道節度使廳壁記》:“道同氣協,無所改更;如鼓和琴,布指成韻。”○[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授以琵琶,布指濩索,然意弗屑,不肯竟學。”◆4.指揮筆書寫。○[宋][薛季宣]《新作殊亭》詩:“書文兩奇絕,蹤蹟存布指。”

布政使,◆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後,全國府、州、縣等分統於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後因軍事需要,增設總督、巡撫等官,權位高於布政使。○[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直隸]亦設,[江蘇]則設二員,分駐[江寧]、[蘇州]。俗稱藩司、藩臺。參閱《續文獻通考‧職官‧布政使司》、《清會典事例‧吏部‧官制》。

布政,◆1.施政。○《左傳‧成公二年》:“《詩》曰:‘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子實不優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史記‧孝文本紀》:“人主不德,布政不均。”○[三國][魏][鍾會]《檄蜀文》:“布政垂惠而萬邦協和。”◆2.布政使的省稱。○《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那[朱四府]乃[山東]人氏,父親[朱布政]與[邵爺]卻是同年。”參見“布政使”。

布陣(布阵),◆布列陣勢。○[唐][駱賓王]《兵部奏姚州破賊設蒙儉等露布》:“連營布陣,踞險揚兵。”○《宋史‧吳璘傳》:“布陣之法,則以步軍為陣心、左右翼,以馬軍為左右肋,拒馬布兩肋之間。”○《三國演義》第九九回:“吾卻引軍在前布陣,只待[蜀]兵勢亂,吾大驅士馬攻殺進去。”

布義(布义),◆猶行義。○《逸周書‧謚法》:“布義行綱曰景。”○[漢][劉向]《說苑‧政理》:“[魏文侯]使[西門豹]往治於[鄴],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義。’”[明][宋濂]《燕書》之二一:“以君伐臣是謂布義,以臣伐君是謂悖政。”

布衣之交,◆见“布衣交”。

布衣交,◆謂不拘身分地位高低的朋友。因布衣一般為平民所服,亦指貧賤之交。○《戰國策‧齊策三》:“[衛]君與[文]([孟嘗君][田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鮑彪]注:“言交於未貴時。”○《後漢書‧隗囂傳》:“[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宋][陸游]《南唐書‧孫忌傳論》:“[元宗]接群臣如布衣交。”○[明][都穆]《南濠詩話》:“[李太白]、[杜子美]微時為布衣交,並稱于天下後世。”◆补证条目■亦作“布衣之交”。谓不拘身分地位高低的朋友。因布衣一般为平民所服,亦指贫贱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爲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张兵《我的邻居》:“他们三人是布衣之交,重感情,讲义气,患难与共,亲如兄弟。”

布衣,◆1.布制的衣服。○《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穴牖,日孜孜上仁。”○《後漢書‧禮儀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幘。”○《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柳翠]﹞又製下布衣一襲,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鉛華,穿著布素,閉門念佛。”◆2.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繡,故稱。○《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宋][沈括]《夢溪筆談‧技藝》:“[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清][李漁]《玉搔頭‧締盟》:“多應是皂蓋填門多顯輩,因此上錯認了風塵一布衣。”

布言,◆史称汉初季布重然诺,有名于梁楚间。后来诗文中称言而有信为“布言”。○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然諾之信,重於布言。”

布信,◆昭示信用。○《北史‧于翼傳》:“[翼]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蒞此州,頗有惠政。○[翼]又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

布新,◆更新,建立新的。○《左傳‧昭公十七年》:“[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宋書‧武帝紀中》:“是以五緯升度,屢示除舊之跡;三光協數,必昭布新之祥。”○[廖仲愷]《革命繼續的工夫》:“這個革命作用,一面是除舊,一面是布新。”

布文,◆宣布法令条文。○汉贾谊《新书·礼容语下》:“布文陳紀,經制度,設犧牲,使四海之内,懿然葆德,各遵其道。”

布望,◆布制的酒望子。○《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新開酒務,一竿斜刺出疏籬。飄飄招颭任風吹,布望高懸長三尺。”

布土,◆1.謂區分規劃疆土。○《山海經‧海內經》:“[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郭璞]注:“布,猶敷也。○《書》曰:‘[禹]敷土,定高山大川。’”◆2.鋪土。○《後漢書‧王霸傳》:“堆石布土,築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餘里。”○《宋史‧禮志十七》:“大禮備儀衛,則有司先布土為黃道。”

布頭,◆成匹的布剪剩下来不成整料的部分。○老舍《四世同堂》五九:“他须把每一块布头儿都重新用尺量好,一寸一分不差的记下来,而后一分一厘不差的算好它们的价钱。”○李辉英《故乡的山梨》:“她们不要钱,只是换些得用的东西。像棉花、布头、绒线一类的物品。”◆剪裁后剩下的零碎布块。○《野叟曝言》第二七回:“張媽一手撈掉破布頭,噦了一聲道:‘這樣齷齪東西,怎直揩到嘴邊來!’”○张贤亮《绿化树》二四:“她从枕头下抽出一根用废布头搓成辫子的布带给我,让我扎在腰上。”

布同,◆猶混同。○《史記‧夏本紀》:“帝即不時,布同善惡,則毋功。”○[裴駰]集解引[孔安國]曰:“帝用臣不是,則賢愚並位,優劣共流故也。”按,布,《書‧益稷》作“敷”。

布算,◆1.布籌運算。○[漢]徐幹《中論‧曆數》:“於是營儀以準之,立表以測之,下漏以考之,布算以追之。”○[宋][蘇軾]《答李琮書》:“國之用兵,正如私家之造屋,凡屋若干,材石之費,穀米之用,為錢若干,布算而定,無所贏縮矣。”○[元][趙孟頫]《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詩:“勾稽數多寡,必假布算精。”◆2.謂布蓍占卜。亦泛指卜卦推算。○《北史‧許遵傳》:“於是布算滿床,大言曰:‘不出冬初,我乃不見。’[文宣]以十月崩,[遵]果以九月死。”○[清][褚人穫]《堅瓠餘集‧笪在辛》:“[在辛]貌質朴,又麻衣麻冠,絕無貴介容,[子纓]為之布算,亦甚忽略,並不譽及科甲功名一字。”

布素,◆1.布衣素服。布指質地,素指顏色,形容衣着儉樸。○《宋書‧禮志二》:“皇后終除之日,不宜還著重服,直當釋除布素而已。”○《宋史‧道學傳四‧李燔》:“被服布素,雖貴不易。”◆2.指卑微的地位或身分。○《北史‧隋房陵王勇傳》:“帝曰:‘此兒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恒勸我廢,我以布素時生,復長子,望其漸改,隱忍至今。’”[宋][范仲淹]《蔡公墓志銘》:“某自布素從公之遊,見公出處語默,無一不善。”◆3.借指平民。○[清]《今世說‧德行》:“自公卿以逮布素,皆歡然誠信相接,如坐人春風中。”

布水,◆瀑布。○[唐][李邕]《嵩岳寺碑》:“菱鏡漾於玉池,金虯飛於布水。”○[宋][蘇軾]《答陳季常書》:“今日游[白水佛跡山],山上布水三十仞,雷輥電散,未易名狀。”

布設(布设),◆布置。○[宋][蘇軾]《上皇帝書》:“頗賜緡錢,使得以布設耳目,畜養爪牙。”◆补证条目■布置;设置。○《人民日报》1986.2.18:“广泛布设示范区、村、户,以便将试点上取得的科技成果及时在面上推广和进一步验证适应性。”

布色,◆着色,布置色采。○《西京雜記》卷二:“[下杜][陽望]亦善畫,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

布散,◆I散布;傳布。○《釋名‧釋天》:“夏曰昊天,其氣布散,皓皓也。”○[明][劉若愚]《酌中志‧憂危竑議後紀》:“皦其篇供稱布散妖書,見面上票簽有‘國本攸關’四字。”○《東周列國志》第一○二回:“密遣細作至[魏],訪求[晉鄙]之黨,奉以多金,使之布散流言。”◆2.離散。《大戴禮記‧用兵》:“﹝[夏桀]、[商紂]﹞殺戮無罪,不祥於天,粒食之民,布散厥親,疏遠國老,幼色是與,而暴慢是親。”◆3.分施。《元史‧王約傳》:“俸祿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貧士。”◆II閑散自在。○[漢][王充]《論衡‧書解》:“案古作書者,多位布散槃解;輔傾寧危,非著作之人所能為也。”

布錢(布钱),◆布幣。○[王莽]時曾仿古布幣鑄“布貨十品”。○《漢書‧王莽傳中》:“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參見“布幣”、“布貨”。

布氣(布气),◆1.謂散布陽和之氣。○[漢][焦贛]《易林‧坤之乾》:“谷風布氣,萬物出生。萌庶長養,華葉茂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2.舊謂有道術者運氣與人。○[宋][蘇軾]《東坡志林‧書李若之事》:“學道養氣者,至足之餘,能以氣與人。都下道士[李若之]能之,謂之布氣。吾中子[迨],少羸多疾,[若之]相對坐,為布氣,[迨]聞腹中如初日所照溫溫也。”

布母,◆鳥名。鷦鷯的別名。○《方言》第八“桑飛,自[關]而東謂之工爵,或謂之過鸁,或謂之女匠”[晉][郭璞]注:“即鷦鷯也……今亦名為巧婦,[江]東呼布母。”

布毛,◆布上的絨毛。佛教禪宗語。喻佛法無所不在,不可粘着。○《景德傳燈錄‧前杭州徑山道欽禪師法嗣》:“﹝[鳥窠道林禪師]﹞有侍者[會通],忽一日欲辭去,師問曰:‘汝今何往?’對曰:‘[會通]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誨,今往諸方學佛法去。’師曰:‘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少許。’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師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會通]遂領悟玄旨。”後亦用為開悟的典實。○[宋][王安石]《示報寧長老》詩:“新營棗棫我檀越,曾悟布毛誰比丘?”

布路,◆謂分路走散。○《左傳‧襄公三十年》:“[鄭][伯有]耆(嗜)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罷。”○[杜預]注:“布路,分散。”○《新唐書‧陸贄傳》:“師一挫傷,則乘其危橈,布路東潰。”○《資治通鑒‧唐僖宗廣明元年》:“百官退朝,聞亂兵入城,布路竄匿。”

布流,◆廣布流傳。○[漢][王充]《論衡‧恢國》:“[孝明]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間,嘉德布流。”○《後漢書‧黃瓊傳》:“毀謗布流,應時折減,豈非觀聽望深,聲名太盛乎?”

布令,◆頒布政令;發布命令。○《國語‧周語上》:“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墨子‧尚同下》:“發憲布令其家。”○[清][夏炘]《學禮管釋‧釋正月之吉》:“[周]禮布令觀象,皆於正月朔日及每月朔日。行事有一定之月日,故百官易於奉行,庶民易於取法。”○[郭沫若]《暴虎辭》:“[漢]主一世雄,布令揮長弓;命女投狐兔,命士投麋熊。”

布客,◆販布的商人。○[清][李漁]《巧團圓‧夢訊》:“記得我爹爹是箇布客,常以販標為生。”○[吳組緗]《官官的補品》:“聽了一個布客的話,說[上海]有的是工廠,工錢大,又不十分苦。他就花了心,糊裏糊塗,跟那布客溜到[上海]來。”

布局(佈局),◆1.本指下棋時從全局觀點出發進行布子。○[唐][王建]《夜看美人宮棋》詩:“宮棋布局不依經,黑白相和子數停。”○[吳梅]《題天香石硯齋棋譜》詩:“斂邊豐腹審四隅,布局落子無其偶。”◆2.引申指對事物的規劃安排。○《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那時先生教他做文字,卻就知布局練格,琢句修詞。”○[毛澤東]《論十大關係》二:“為了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內地工業必須大力發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一章:“這座佛寺占地不大,但建築玲瓏,布局緊湊,禪堂清幽。”

布景(佈景),◆1.繪畫時在畫面上安排景物。○《宣和畫譜‧墨竹敘論》:“至于布景致思,不盈咫尺,而萬里可論,則又豈俗工所能到哉!”[明][陶宗儀]《輟耕錄‧寫山水訣》:“古人作畫,胸次寬闊,布景自然。”◆2.舞臺或攝影場上根據需要所布置的景物。○[胡適]《文學進化觀與戲劇改良》:“戲臺上的設備,如布景之類,有種困難,不但須要圖省錢,還要圖省事。”

布教,◆1.頒布教令;施行教化。○《周禮‧地官‧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國都鄙,乃縣教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教象。”○[晉][牛弘]《明堂議》:“弘風布教,作範於後。”○[南朝][梁][陸倕]《石闕銘》:“布教都畿,班政方外。”◆2.佛教語。傳布教義。○《妙法蓮華經玄義》卷十:“但論[如來]布教之元始,中間取與,漸頓適時。”

布甲,◆布列軍隊。甲,甲兵,指軍隊。○[唐][李紳]《到宣武三十韻》:“宿雲看布甲,疏柳見分營。”

布貨(布货),◆[王莽]時鑄行的貨幣。共分十品,皆以“布”為名,總稱布貨。○《漢書‧食貨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長寸五分,重十五銖,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長一分,相重一銖,文各為其布名。直(值)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長二寸四分,重一兩,而直千錢矣。是為布貨十品。”○[顏師古]注:“布亦錢耳。謂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顧炎武]《日知錄‧漢書注》:“按本文錢、布自是二品,而下文復載改作貨布之制,安得謂布即錢乎?《莽傳》曰:‘貨布長二寸五分,廣一寸,直貨錢二十五。’今貨布見存,上狹下廣,而歧其下,中有一孔。○[師古]當日或未之見也。”

布畫(布画),◆1.運籌劃策。○[唐][元稹]《加裴度幽鎮兩道招撫使制》:“以丞相布畫於千里之外,使諸將持重於四封之中。”◆2.謂排列運算。○《金史‧方伎傳‧武禎》:“[武禎]子[亢],寡言笑,不妄交,嘗與一學生終日相對,握籌布畫,目炯炯若有所營,見者莫測也。”

布化,◆施行教化。○《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則兆民幸甚。”○[南朝][梁][陸倕]《石闕銘》:“或以聽窮省冤,或以布化懸法。”○《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入寇志》:“欣悉二兄大人榮膺簡命,總制兩[江],想見聖主之善任知人,正符鴻才之宣猷布化,臺垣翹企,抃賀莫名。”

布護(布护),◆同“布濩”。◆[唐][白居易]《賀雲生不見日蝕表》:“和氣周流,密雲布護。”

布行,◆謂顯示操行。○[晉][杜預]《舉賢良方正表》:“[蘇贊]布行於草野,著德於閭閻。”○《左傳‧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誠”[唐][孔穎達]疏:“誠者,實也。秉心純直,布行貞實也。”

布鼓,◆《漢書‧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顏師古]注:“[雷門],[會稽]城門也,有大鼓。○[越]擊此鼓,聲聞[洛陽]……布鼓,謂以布為鼓,故無聲。”後以“布鼓”為淺陋之典。○[晉][葛洪]《抱樸子‧金丹》:“聞雷霆而覺布鼓之陋,見巨鯨而知寸介之細也。”○[唐][李商隱]《為舉人獻韓郎中琮啟》:“捧爝火以干日御,動已光銷;抱布鼓以詣[雷門],忽然聲寢。”

布幹(布干),◆伸展的枝幹。○[晉][成公綏]《烏賦》:“起彼高林,集此叢灌;棲息重陰,列巢布幹。”

布服,◆1.布製的衣服。○《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妾[誇]布服糲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義理。”按,[許皇后]名[姱],誇為借字。見[陳直]《漢書新證》。○《北史‧魏高陽王雍傳》:“奴則布服,並不得以金銀為釵帶,犯者鞭一百。”◆2.借指平民。○[南朝][梁][蕭統]《錦帶書‧無射九月》:“聊伸布服之言,用述併糧之志。”

布點,◆分布、安排某一系统的各个基层单位。○《人民日报》1984.8.8:“这次一委两部决定发放生产许可证,是着眼于解决任意布点、重复建厂的问题。”

布刀,◆1.裁布的刀。○《漢書‧循吏傳‧文翁》“買刀布[蜀]物”[顏師古]注引[晉][晉灼]曰:“布刀,謂婦人割裂財布刀也。”◆2.舊時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織布工具。

布達(布達),◆書信用語。謂陳述表達。○[清][鮑超]《覆黃翼升書》:“知關錦念,並附布達。”○[魯迅]《書信集‧致黎烈文》:“專此布達,並頌撰安。”

布車(布车),◆以布為帷幔的車。○《史記‧梁孝王世家》:“[茅蘭]說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於長公主園。”○[裴駰]集解引[張晏]曰:“布車,降服,自比喪人。”○[顧炎武]《日知錄‧史記注》:“乘布車,謂微服而行,使人不知耳,無‘降服自比喪人’之意。”○《舊唐書‧魏徵傳》:“﹝[徵]妻[裴氏]﹞悉辭不受,竟以布車載柩,無文彩之飾。”

布策,◆1.布列算籌。策,運算的籌碼。○[宋][曾鞏]《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書非能肆筆而已,又當辨其體而皆通其意;數非能布策而已,又當知其用而各盡其法。”◆2.設策,想辦法。○[宋][陸游]《贈童道人蓋與予同甲子》詩:“一事尚須煩布策,幾時能具釣魚船?”

布草,◆指一般布料。○《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愛親做親,我不爭你的財禮,你也不爭我的妝奩,只要做幾件布草衣服。”

布兵,◆布列軍隊。○[唐][蕭遘]《和王侍中謁張惡子廟》:“[酇侯]為國親簫鼓,堂上神籌更布兵。”

布筆(布笔),◆謂運筆作文。○《三國志‧魏志‧管輅傳》“[管輅]字[公明]”[裴松之]注引《管輅別傳》:“父為[琅邪][即丘]長……始讀《詩》、《論語》及《易》本,便開淵布筆,辭義斐然。”

布白,◆1.書法用語。謂落筆時使着墨處與空白處疏密相間,布置得宜。○[清][馮武]《書法正傳‧纂言上》:“分閒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2.指奏樂時使樂聲輕重抑揚、疏密緩急相間得宜。○[章炳麟]《文學說例》:“夫琴瑟專一,不可為聽;分間布白,鄉背乃章。”

白布,◆1.白色的布。○《管子‧輕重戊》:“民被白布。”○[唐][白居易]《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詩之三:“長松樹下小谿頭,斑鹿胎巾白布裘。”○[元][劉因]《對菊》詩:“黃茅安得千間廈,白布空歌萬里裘。”◆2.凶橫恣縱的意思。○[漢][王充]《論衡‧商蟲》:“時或白布豪民、猾吏被刑乞貸者,威勝於官,取多於吏,其蟲形象何如狀哉?”[劉盼遂]注:“白布,連綿字。凶橫恣縱之意,與跋扈、抪扈諸詞,蓋同一聲韻之轉。”